美媒:中國悄然制定全球標準,用中文所以西方沒注意
中國國門時報 2天前
上周,中美貿易高層談判登上了世界多家媒體顯要位置。但美國彭博社認為,從某種程度上講,這些報道都不重要……

當地時間5月7日,彭博社以《中國正悄然制定全球標準》為題發表文章稱,中國通過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在眾多領域輸出了技術標準,進而助力本土企業通過專利及銷售設備獲利。但這一進程大多以中文在國內展開,因此未引起外界關注。
報道稱,一旦中國標準取代西方標準,高通等非中國本土企業的盈利能力都將受到直接威脅。
“比關稅更重要”
據彭博社報道,在未來幾年里,在中美日益激烈的競爭中,此次貿易談判的重點——關稅和產業政策的重磅程度或將降低,另外一項“安靜多了”的倡議將越來越重要。
中國通過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加大了海外投資力度。隨之而來的,中國也制定了越來越多的融資條款,以及更廣泛的技術應用標準。
美媒稱,因此,從人工智能到水力發電,中國制定和輸出了一系列技術標準,進而逐步改變全球競爭格局。
多以中文展開,尚未引起關注
彭博社稱,然而,這種推動全球標準制定進程的舉措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。
一部分是因為這很無聊,光是談這個話題就會讓投資者眼力遲鈍,也很少有西方政府在這方面多加思考。
文章還認為,這一部分也出于“有意為之”。中國政府希望為在其境內運營的企業制定一套自己的行業標準。所以,迄今為止,上述進程大部分都在國內以中文展開,對外界而言就不甚透明。
然而,監管機構正在將這些標準翻譯成英語。這就意味著,這些標準將會輸出海外。彭博社推測,這一明確信號將會使中國的競爭對手感到擔憂。
標準制定者受益良多
幾十年來,美國制定的國內標準逐漸在全球獲得廣泛應用,這也使美國經濟受益良多。
文章稱,正如美國國會批準成立的國際性教育研究組織東西方中心(East-West Center)的報告所說,“標準是創新與將這些創新市場化、工業化之間的橋梁”。即使是制定了USB端口等日常用品的規格,也為美國企業在海外市場銷售商品提供了巨大優勢。
而專利在這一過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。一旦基于一項技術敲定了某行業的一項標準,擁有該技術的企業就能通過出售設備或授權專利獲益。
電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。近年來,擁有LTE、3G和4G技術關鍵專利的高通已經收取了巨額專利使用費。2014年,僅中國就向其支付了近80億美元。
高通所處的行業需通過一個復雜的、全球范圍的流程制定標準,如果某個國家能單方面敲定標準,那本土公司將因此獲利顯著。
“一帶一路”助力推廣中國標準
文章認為,這就是中國近年來制定外交政策的出發點。大多數關于“一帶一路”倡議的分析還著重于“個別項目是否會盈利”,或者“是否會讓中國進一步深陷債務困境”。
然而,彭博社猜測,對中國而言,與斯里蘭卡港口或者泰國鐵路的投資回報率相比,更重要的是推動這些國家在建筑、金融、數據管理等領域采用中國標準。例如,中國正在通過這些項目輸出高鐵建設關鍵技術標準,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規避西方制定好的標準。
文章指出,發展中國家多傾向于自愿采用高收入經濟體制定的標準,但中國政府的表現則更具有前瞻性。
在這種背景下,中國近來修訂其《標準化法》和《網絡安全法》具有更深遠的重要意義,它們或將長期在中國境外產生回響。
中國標準與西方標準
此外,盡管很少人會質疑中國確定自己技術標準的權利,但輸出這些標準又是另外一碼事了。
報道認為,在這場競賽中,大家互相爭奪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設備銷售額及專利使用費。就中國標準取代西方標準而言,它將給非中國本土企業的盈利能力構成直接威脅。
這些不會直接挑戰歐美企業的創新能力,但這無疑會給他們在海外市場的技術商業化計劃帶來障礙。
文章最后稱,這種新興競爭應該是企業和決策者們最關心的問題,而這也是中國為該議題缺乏討論度而高興的原因之一。